打开APP

《循环》:新冠疫苗伤心真相!科学家发现,新冠mRNA疫苗编码的S蛋白具有心脏蛋白同源表位,诱发急性心肌心包炎

来源:奇点糕 2025-11-05 15:43

研究者们发现,mRNA疫苗编码的S蛋白中存在于心脏蛋白同源的表位,可被T细胞识别。这些T细胞具有心脏归巢能力,它们对心脏同源蛋白的免疫攻击,在易感个体中诱发了AMP。

新冠肺炎大流行加速了mRNA疫苗的临床应用,新冠mRNA疫苗编码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(S蛋白),从而诱导机体获得抗病毒免疫

急性心肌心包炎(AMP)是接种新冠mRNA疫苗后,相对罕见的一种不良反应。为何新冠mRNA疫苗会导致AMP?

近期,《循环》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研团队的论文,研究者们发现,mRNA疫苗编码的S蛋白中存在于心脏蛋白同源的表位,可被T细胞识别。这些T细胞具有心脏归巢能力,它们对心脏同源蛋白的免疫攻击,在易感个体中诱发了AMP。

由新冠mRNA疫苗导致的AMP表现与其他类型的心肌炎类似,病程较轻,发生频率约为106例/10万,也有人认为无症状/轻度患者未经历影像检查可能未获诊断

mRNA疫苗相关AMP机制不明,多项研究证实AMP发生在自身免疫背景之下,可能存在遗传和激素的驱动。

已有学者对其背后的机制进行多种猜想,包括mRNA疫苗泄漏到循环中,导致心肌表达S蛋白以致引发免疫反应;S蛋白与自身心脏抗原触发易感个体的交叉免疫反应;mRNA疫苗产生的大蛋白片段释放到循环并被递送到其他组织等等。

但并未有研究发现能够诱导自身免疫性心脏损伤的交叉反应性T细胞。

研究者使用mRNA疫苗在心肌炎易感小鼠中诱导AMP,确认其病理表现与人类mRNA疫苗导致的AMP接近,随后对其免疫机制进行了分析。

研究者发现,接种后小鼠体内出现了大量表达cMet的记忆性T细胞,这些T细胞具有心脏归巢能力。分析结果表明,接种疫苗后,小鼠的肺部和心脏HGF表达显著增加,这是cMet的配体,也就是说疫苗促进了炎症和HGF表达,并由此介导了cMet T细胞的心脏趋向性。

研究者对比了S蛋白和心肌表达蛋白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,发现S蛋白存在心脏蛋白同源表位,如与心肌Kv2钾离子通道蛋白同源的表位PS5,与肌球蛋白同源的P87等。

研究者分析了新冠mRNA疫苗接种后发生AMP的患者的外周血,发现存在高比例的cMet阳性T细胞,可对这些同源表位产生强烈的激活反应并分泌TNF-α、IL-4、IL-17等细胞因子。

研究者进一步在易感小鼠中进行实验,确认PS5表位可以诱发强烈的免疫反应,导致心包和心肌组织炎症等典型的AMP表现,直接证实特定同源蛋白+易感个体+心脏归巢T细胞三者组合诱发了AMP。

实验中,研究者发现,新冠病毒感染虽然也能激活cMet阳性T细胞,但它们对PS5的反应明显较弱,而AMP患者的T细胞表现出了高度的特异性反应,说明二者背后机制存在不同。

研究者指出,未来疫苗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与关键器官蛋白同源的抗原片段,以降低自身免疫反应风险。

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
87%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、评论、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->